英国的学校排名靠谱吗?这篇文章告诉你水有多深

作者:英国邦利时间:2018-10-25来源:英国邦利

如果要问哪一类的话题,是家长们最关注的,我想“学校排名”一定排在第一位。

非常能理解为人父母,都希望能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以对得起付出的金钱和时光。 

但是,今天的这篇文章,可能又要给那些只关注学校排名的家长们泼泼冷水了。我在文章中,一直坚持的观点就是,想要为孩子选择一所心仪的学校,可以参照排名,但不能全信排名。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在英国的学校中,有一个公开的秘密,那就是某些学校会为了在A level中争取更好的成绩和排名,会想尽各种办法,在考试之前把某些学生赶出学校。

是不是有点耸人听闻?但,这却是现实。你也许会认为,被剥夺考试资格的人,是坏学生?甚至是成绩特别差的学生?

但事实并非如此,有些学生被赶出学校只是因为他们并不能拿到最高级的A*或者A,只是仅仅拿到B。有些学校就是这样明目张胆的用牺牲学生的利益,来达到所谓高排名的目的。

英国的学校排名靠谱吗?这篇文章告诉你水有多深-异乡好居

只有拿A*的才叫好学生?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名学生,一直在努力学习,并信心满满的准备参加A Level的考试,却因达不到学校的标准,在考试前被赶出学校,你会有什么感想? 或者,作为家长,你的孩子为了参加A Level的考试,已经备战了近一年的时间,结果却被学校告之,因某个原因不能参加考试,你又会怎么想? 

很痛心对不对? 那除了痛心,还能做什么呢? 我听说过有很多例子,学生会有抑郁焦虑,甚至有自残的情况出现。有一位教师朋友曾经对我说,有一名学生知道自己因为成绩不够好而被赶出校之后,马上崩溃了并抱头痛哭,告诉这名老师他不知道如何开口跟家长说这一件事,甚至想过自杀。当这名老师下班时,在停车场发现这名心烦意乱,不知道如何是好的学生,正躲在墙角哭泣。他也和这名学生一样,无比心痛,却又无可奈何:很多顶尖学校的管理层心中的教育已经变质了。唯排名论,扼杀了多少孩子的梦想与激情!

家长应如何争取应有的权益?

首先,家长们要了解英国的教育制度,这一点也是我一直坚持,并反复强调的。

英国的教育制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体制又完全不同于中国。这个常识应该是每位家长都知道的吧。 那么,既然让孩子选择到英国上学,家长就必须要去试着学习和了解这些体系和制度。

很多家长舍得花钱给孩子,却很吝啬花时间,这是一种很不正确的陪伴观念。

我承认,很多不公平的制度我们无力改变,但,在了解了“游戏规则”之后,去做最大程度的改善,总是我们能做到的吧?

很多家长在自己的孩子面对这种不公平的情况时,都不知道如何是好,因为他们对英国教育不了解,不知道自己权利有什么。

英国教育法例明确规定:根据学业成绩而驱逐学生出学校,是违法行为。英国教育部早在2017年9月,就已经发出了一封公开信给所有英国中学: “单纯地因为学习能力或成绩而驱赶学生出校是违法的。” (It is illegal for schools to exclude pupils based on academic ability.)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既然因为学习成绩驱赶学生是违法的,但为什么还是有很多的学校都在这样做?是因为这个政策存在着一定的灰色地带。在遵循教育部的政策下,一些学校可能会采取另一种办法。 虽然不会驱赶学生们出学校,但是他们不会帮学生报考那一科目,而是要迫使他们用自修生的身份去考试。因此最终的情况就是学生虽然会留在那一间学校,但是只有一部分科目是经过学校去报考,而有一些科目必须要自修生的身份去报考。

这就意味着学生不会再获得学校教学方面的支持,例如老师不会给予教学时间,教材等方面的帮助。自修生必须靠自己,因此想要获得好成绩举步维艰,这对于学生非常不公平。但对于学校呢,就算那名学生考得不好,那些科目的成绩也不会显示在学校的成绩内。

学校是否只有这一招?

当然不是,虽然我认为以上那一招是最夸张的,学校还有其他招数提高本校的成绩,以在排名榜上拿取更高的排名。

我有一个在私校教书的朋友告诉我,由于他的学校有很多国际学生,分别来自中国,俄罗斯,中东地区等等。 学校便硬性要求这些学生在A level的时候必须应考他们的母语科目,例如来自中国的学生便会考A level中文。 这样做的话,学校可以得到更多A*,用来推高自己的排名。

结语: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唯排名论,终究是教育之心在市场利益下的道德失守。但遗憾地是,英国暂时没有政策去停止或者防范这一种情况的出现。 对英国教育有深切了解的老师们都知道那些排名榜有很多水份,只能够用作参考之用,绝对不能只根据排名来选学校。有很多东西是排名榜不能告诉你的。 

那做为家长呢?就要尽可能的获知更多的教育信息,建立知识积累。但要注意的是,很多网络上关于英国的教育类的文章,都在东拼西凑。如果你没有足够明辩是非的能力,那就请多多阅读《走进英国课堂》的历史文章,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对于每个教育事件的解析,我既不会刻意夸大,也不会擅自隐瞒。只是力求公开透明,以此消除中、英国两地信息不对等的鸿沟。


本文转载自:英国邦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文字或图片转载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在线客服或发送邮件info@uhomes.com申请删除,谢谢。